以賽亞先知的召命

Stella Yan, PhD
Jul 11, 2021

--

單單奉命去宣講,不奉命去改變

最近在讀以賽亞書。讀到神用「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來形容猶大百姓的時候,腦海浮現了很多片段。

片段之一,是中學時在一堂物理課上學會甚麼是yield point。一條膠橡筋在未過yield point之前是有彈性的,被拉開之後必然會回復原狀。但如果你將它過度將拉扯,過了yield point之後,膠橡筋的狀態會被永久改變,從此失去彈性。

片段之二,是希特拉之死。希特拉被捧到天一樣高,幾多人為了他戰死沙場,但他自己似乎不敢面對盟軍,沒有堂堂正正地投降,反偷偷摸摸地消失或死掉。

「回不去」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光景!事情曾經有過轉機,但如今時機盡失,無法改變了,這光景帶來的創傷人未必能承受得到。你看看希特拉,有膽打英國,打美國,打紅軍,但沒有膽量承認納粹的失敗。

在以賽亞書第6章,以賽亞先知接受神的吩咐,去跟百姓講:「你們是⋯⋯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 以賽亞的年代是百姓不願意聽真理的年代,其實他怎樣宣講都改變不了國情,國情是回不去的了。這個畫面很是傷感!

以賽亞先知就這樣單單奉命去宣講,不奉命去改變。不會帶來轉機的傳道有何意義?除非你有永恆的眼光,否則你難以看到它的意義;如果你看不到它的意義,也就難以承受這痛苦的光景。

主耶穌曾經在會堂打開以賽亞書誦讀,足證這書不但沒有被後人忘記,更是不斷啓蒙著後人。很多先知的講話在他們在生的時候沒有帶來轉機,卻為後人帶來了重建和復興的啓示。後人是甚麼人?後人就是目睹這些「回不去」的往事而認真學功課的人。

我相信,先知的存在不單是為了猶太人,更是為我們。先知的話,就是想當年人最應該重視但卻輕視了的話;先知的話,是想當年神明知不可改變當下,但藉著先知的忠心事奉為將來的重建所留下的種子!

--

--

Stella Yan, PhD
Stella Yan, PhD

Written by Stella Yan, PhD

PhD in Physics. Residing in the US. Deeply engag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math, science, and personal introspection.

No responses yet